重阳节,是中国传统节日,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。“九”数在《易经》中为阳数,“九九”两阳数相重,故曰“重阳”;因日与月皆逢九,故又称为“重九”。九九归真,一元肇始,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。

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,起始于上古,普及于西汉,鼎盛于唐代以后。据现存史料及考证,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、祭祖的活动;《吕氏春秋·季秋纪》中收录,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、祭祖,以谢天帝、祖先恩德的活动。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。

关于重阳节习俗的形成有不同的说法。普遍流传的有两种。一种是将九视为天数,吉祥之数。 重九吉祥,“九九,久久,延年益寿”。 因此,人们将重阳节视为老年人的节日,并将其定为“老人节”。另一种是茱萸为“避邪翁”,菊花为“延寿客”。佩带茱萸,饮菊花酒可以祛邪消灾。 这两个陈述是完全不同的,但都被人们所接受。

重阳节正值金秋季节,桂花飘香,黄菊送爽。据说重阳节在战国时就已成习俗,每年重阳节都要庆祝一下。 在这一天,人们不仅赏菊,还要登高,插茱萸,饮菊花酒,吃重阳糕。